在湖北省武汉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物流中心车间现场,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些人手拿工具穿梭于设备之间——他们就是“螺丝钉”技术班组。这支由20人组成的团队中,党员占45%,研究生学历占35%,工程师职称3人,80%为青年员工,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素质高、能力强、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年轻队伍。他们秉承“执著专注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”的理念,在推动物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近年来,武汉市局(公司)物流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模式,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层次地融合。技术班组作为试点,率先设置了“思政辅导员”岗位,由党员干部定期深入班组,努力做到“带思想、带技能、带执行”。
当前,班组中的9名党员成为业务攻坚的“排头兵”。在设备抢修、技术攻关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,党员总是冲锋在前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。
作为物流中心的技术中坚力量,“螺丝钉”班组承担着设备维修、应急抢修、安装调试等关键任务。班组始终以“零违章、零故障”为目标,构建了多层次、全方位的技能培训体系。
“智能补烟小车主要由行路机构、推烟机构、件烟存储单元等八大部分所组成……”近日,在物流中心定期举办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中,来自行业内的设备专家正在详细讲解设备原理。培训围绕“机械设备、电气线路、软件信息”三大板块展开,既有理论深度又紧贴实操需求,班组成员们受益匪浅。“分拣设备不断改造,很有必要加快大家的技能转型升级,开展培训后大家的工作热情显著提升,都抢着在实践中展现所思所得。”技术班组组长付海平说。
班组创新采用“1+N”师徒制培养模式,即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带多名青年员工,通过“传帮带”加速人才成长。青年员工杨守鹏对此深有感触:“刚入职时对设备一知半解,经过系统培训和师傅手把手指导,现在能独立处理大部分常见故障了。”
为检验培训效果,班组每季度开展技能比武活动,设置故障排查、设备调试等实战项目,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班组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首届“知音杯”中荣获团体一等奖,6名成员获“岗位能手”称号。
创新是“螺丝钉”技术班组的鲜明标签。班组坚持“小、实、活、新”的创新理念,既着眼物流智慧化体系建设的大格局,也立足日常维修业务的小改进。
“创新不是高不可攀的,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创新主力。”技术部主任曹天波经常这样鼓励班组成员。班组建立了“创新提案”制度,鼓励员工针对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提出改进方案。仅2024年,班组就收到各类创新提案48条,实施25条,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百万元。
2024年11月,班组的创新成果“降低异型烟包装机停机率”在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一举斩获金奖,实现了湖北烟草商业系统在国际QC赛事中金牌零的突破。这一成果通过“重心可视化稳定法”“两段式缓冲下落”“虚拟并单”三种对策,探索形成了一套“稳垛型、合订单”的异型烟分拣新模式,将异型烟包装机停机率从8.06%降至2.89%,年可节省本金120余万元。
如今,创新基因已深深融入班组血脉。近年来,班组获得专利授权7项,发表论文8篇,2021年获全省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奖1个,2023年获评湖北省“质量信得过班组”称号、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”称号。班组总结的“故障维修知识库”“设备巡检指导书”等已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推广应用。
“深入调查、用心钻研、及时响应”——这十二个字是“螺丝钉”班组的职业信条。每天清晨,班组成员都会提前到岗,对分拣线做全面“体检”:检查皮带传动、轴承润滑、裹膜质量……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,却关乎当日分拣任务能否顺利完成。
“我们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,虽小却不可或缺。”班组成员胡锦鹏说。今年春节卷烟销售旺季,面对较大的订单量,班组全员连续奋战,全力保障设备顺利运行。
班组的文化建设同样富有特色。通过设立“班组文化墙”、编写“班组志”、开展“每月一星”评选等活动,团队凝聚力显著地增强。“在这里,任何一个人都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。”青年员工陈文秋说。
从技能提升到创新驱动、文化聚力,“螺丝钉”技术班组逐渐成长为一支物流铁军。
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,这颗“螺丝钉”正越拧越紧、越扎越深。面向未来,班组表示将努力搭建“设备运维系统”二期工程,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提前预判设备问题;探索AI在设备维护中的应用,为物流中心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。